导航切换

联系电话:
0817-2462666

二维码

抖音二维码

当前位置:首页>>新闻中心>>通知公告

【节日特辑】南外校2024年五一劳动节放假通知及安全提示

浏览:61 日期:2024-04-28

全体师生、家长朋友们:

“五一”小长假将至,根据国家法定假期规定,四川省南充外国语中等专业学校2024年劳动节放假时间为5月1日—5月5日(共五天),5月5日18:00上晚自习。假日期间,敬请家长配合做好孩子的监护和安全教育工作。

防溺水安全

随着气温逐渐回升,溺水事故进入频发高发期,要不断加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,做到“六不准”、“四牢记”:

“六不准”

1.不私自下水游泳;

2.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;

3.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;

4.不到无安全设施、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;

5.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;

6.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。

“四牢记”

1.天气再热,不到河塘去降温;

2.水景再美,不到水中去感受;

3.水性再好,没有保障别下水;

4.别人再劝,不用生命去逞能。

食品安全

1.购买食物时,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、生产日期,是否过保质期,食品原料、营养成分是否标明,有无QS标识,不购买三无食品;

2.不到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,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;

3.注意个人卫生,饭前便后洗手,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;

4.用餐餐具洗净、消毒,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,不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;

5.多喝白开水,少喝饮料;少吃零食、油炸、烟熏食品;

6.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物或喝水。

交通安全

1. 出行前应提前了解天气信息,留意交通广播、道路电子显示屏的提示信息,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出行。

2. 外出时严格遵守交通法规,不闯红灯,不翻越隔离栏,在人行道上行走,过马路要走斑马线、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等,不要在马路边或者车辆盲区内玩耍打闹。

3.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,自觉遵守地铁、公交车、长途大巴车等乘车规范,待车停稳后,有序上下车,在车上时,要坐稳扶好,了解车上的紧急装置及逃生出口的位置。

4.开私家车出行,要提前检修车辆,确保车子状况良好。随车要备好一些应急用品,如:水、毛毯、手电筒、绳索、打火机、轮胎替换工具、电话及充电器、急救箱等。此外还要做好求助的准备,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通过有效的方式获得帮助。

5.家长开车时不看手机、不酒驾、不疲劳驾驶。

消防安全

1.正确用火,远离明火火源;

2.发现电器损坏或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向家长报告,请专人修理;

3.不要私自玩电,特别是当家里没有人时,一定要把所有的电源都关闭或拔掉;

4.不要随意用手触摸电器设备、电源开关、插座、灯管等,不要乱插、私接电源,特别是不要用湿手去插电源插头;

5.使用燃气灶要注意安全,用完后,要随手关阀门,同时特别要注意用液化气做饭、烧水时要专心看守,以防水把火浇灭,预防煤气中毒。

防洪防汛

一、什么是汛期?

汛期是指江河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水、融冰、化雪引起季节性水位上涨的时期。

二、什么是防汛?

防汛是防止和减轻洪水灾害,在洪水预报、防洪调度、防洪工程运用等方面进行的有关工作。

三、什么是雷雨?

雷雨是空气在极端不稳定状况下,所产生的剧烈天气现象,它常挟带强风、暴雨、闪电、雷击,甚至伴随有冰雹或龙卷风出现,因此往往可造成灾害。雷雨天气发生时通常会狂风肆虐,雷雨交加,严重的飞沙走石,甚至能拔起大树,掀开屋顶。

防洪防汛安全小贴士

一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汛情预警信息

要经常收听、收看天气预报,了解天气情况。如:蓝色预警信号出现时,要注意收听、收看天气预报。关好门窗,尽量不要出门,非必要出门时须携带雨具。 橙色预警信号出现时,如果还在简易棚户内,要尽快转移到安全的地方。暴雨伴随雷电时,要注意切断家中的电源。同时要学习并掌握有关汛期防灾、抗灾、避灾的知识,提高自我保护能力,对可能发生的灾情做好防范和应急准备。如已被卷入洪水中,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者能够漂浮的物体,寻找机会逃生。

二、注意雨天出行安全

如遇天气异常变化,建议尽量减少外出,减少户外活动,注意远离棚架广告牌等搭建物。如果在外出时遇到暴雨,请注意防汛安全警示标志,避开排水井、沟渠和积水处,就近寻找安全避险场所;遇有紧急情况,请及时拨打110、119、120等电话求助。

三、保持汛期高度警惕

夜间降雨量较大,居住在防洪沟及低洼地带的居民,出现异常情况,要相互转告,提前转移到安全住所,不可在有防洪安全隐患的屋内居住。如发现电线低垂或折断,要远离避险,不可接近,防止触电。

四、保持手机等通讯工具畅通

发生危险时能及时联系,要特别关注家中老、弱、病、残、幼、妇等弱势群体的安全,险情发生时,应首先将上述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。如在山区遇雨,要随时注意场地周围的异常变化和可以选择的退路,一旦发生异常情况,应迅速向山坡、高地转移,选择就近的安全线路沿山坡横向跑开。

  五、不到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危险区域活动

汛期易发生山体滑坡、崩塌等危险,尽量不要在危险区域活动、停留;加强幼儿管护,教育孩子不单独到河边、水塘、水库边玩耍。路途中遇险时,要冷静,不惊慌,不能冒险行事,严禁在汛期下河游泳、嬉戏,避免发生安全事故。

六、遇雷雨天要及时关闭电器开关、门窗

1.注意关好门窗,预防雷电击入室内。

2.尽量不要用手机或者座机拨通电话,或使用电话线等上网。

3.雷雨时,洗澡不宜使用淋浴器,更不要用太阳能热水器,避免因避雷设施不健全导致引发雷击。

4.雷雨来临前,请家长拔掉电源插头,别让电视机、电脑等引雷入室,损坏电器,损坏电器之外还可能发生雷击等危险。

室内雷雨天气安全小贴士

1.下雨天地面湿滑,容易发生安全事故,所以小朋友们雨天尽量不到户外场地玩耍。

2.在家期间需要注意关好门窗,预防雷电击入室内。

3.雷雨时,在家中洗澡不宜使用淋浴器,更不要用太阳能热水器,避免因避雷设施不健全导致引发雷击,出现危险。

4.雷雨来临前,要请爸爸妈妈拔掉电源插头,别让电视机、电脑等带电设施引雷入室,损坏电器或发生雷击等险。

5.如必须出行,雨伞、雨衣尽量选择亮色透明的,这样才能提高可视度,让司机看到你,避免发生交通事故。    

户外雷雨天气安全小贴士

1.要避开地面的水滩,走路慢行,同时绕开大街上的井盖处,尽量远离井盖,避免井盖松动或被冲走时,陷落井坑,发生危险。

2.经过路口时,要注意观察来往车辆,遵守交通信号灯指示,一定要走人行道,过马路时走斑马线。

3.下雨时,不站在树下、广告牌下或者电线杆下躲雨,避免遭受雷击或被倒下的重物砸到。

4.雨势过大时可以找一个地势比较高的安全位置避雨,待雨势较小时再继续前行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5.遇到道路积水时,尽量不要走到积水处,避免电线脱落引发触电。

6.下雨天不要到水坑或者池塘附近玩耍,以免发生意外。

森林防火

“五一”到来气温回升,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期。森林防火,人人有责,严禁林区一切野外用火,不准烧荒烧垦、烧荒积肥、烧田埂草;不准上坟时烧纸、烧香、放鞭炮;不准在林区吸烟;不准在野外烧蜂、烧蚂蚁、烧火驱兽;不准夜间在林区点火把照明行路;不准炼山造林;不准痴、呆、精神病患者、小孩进入林区;不准见火不报、不救;不准在林区烤火取暖、生火野炊;不准破坏森林防火宣传牌、瞭望台(哨)。

预防传染病

假日期间,人口流动较大,当前正值季节性流行疾病的高发期,加上天气多变,要及时添减衣服,预防新冠、甲流、诺如病毒、水痘、手足口病等各类传染病。假期尽量不到人口密集的地方,外出务必做好个人防护,戴口罩,勤洗手,多喝水。

网络安全

假期在家,要注意严格控制上网时间,注意网络安全。要做到健康上网、绿色上网、文明上网、限时上网,不沉溺网络。

1.多到户外活动,参加体育等项目,以淡化网络的吸引;

2.从网络中获取健康有益的信息,不打或少打游戏;

3.网上处处有陷阱,防止网络诈骗和性骚扰,避免与网友见面;

4.不要随意在网上充值、打赏,正常需要的充值服务项目,请家长帮助核对和确认;

5.正确看待网络的作用,辨别不良信息,拒绝有害低俗信息的诱惑,学会控制欲望,学会自律;

6.不在网络与别人争吵,谩骂或暴露别人隐私等。

防电信网络诈骗

充分认识并防范电信网络诈骗,希望家长以身作则,教育孩子健康上网、绿色上网、文明上网、限时上网,从网络中获取健康有益的信息,网上交友要谨慎,不与网友见面;不信谣、不传谣;不沉溺网络。养成良好上网习惯,多陪孩子到户外活动,参加体育等项目,以淡化网络的吸引。

“天上不会掉馅饼”,“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”防诈骗做好以下几点:

1.有人要“验证码”,别给;

2.短信内带链接,别点;

3.手机不显号码,别接;

4.询问银行卡号,不说;

5.养成核实网址、网站域名的习惯;

6.拿不准就拨打客服热线;

7.接到可疑电话、收到可疑短信应第一时间告知父母或老师。

心理健康

1.保持情绪稳定,避免长时间阅读或讨论负面信息;

2.保持健康的作息,早睡早起,保持健康饮食,在家也要注意个人卫生;

3.坚持每天锻炼,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广播体操、垫上运动、球类运动、瑜伽等锻炼方式;

4.保持课内课外学习,利用各种资源有计划地学习;

5.维护人际支持,与同学、亲友保持积极联系,彼此关心;

6.遇心情不畅或心理问题时要及时与家长或朋友沟通,寻求必要的专业帮助与调适。

安全无小事,事事总关情。希望各位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工作,同学们要加强自我安全保护意识,学习安全知识。家校携手,共同度过一个健康、安全而又有意义的假期。


友情链接:
      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      人民网       学习强国       青年大学习       中国教育网
微信咨询
Image 1
电话咨询
Image 2